2018-05-16
4435次
字體
前段時間,即墨區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農機院)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農機院將在即墨區設立青島分院,建設智能農機裝備技術研發孵化中心、面向全國的現代農業大數據云服務中心、海水養殖技術裝備研究中心、農業機械化云服務平臺和國家食品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青島分中心。這無疑給即墨區加快農機智能化發展進程注入一劑強心劑。
近年來,即墨區借助“互聯網+”加快提高農業全程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機智能化水平,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新引擎。
全程智能監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
全程智能監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已在春耕時發揮“威力”。“以前一小時能耕地4至5畝,用“互聯網+”深松后,每小時能耕8至10畝。深松過的土地保水保肥,對農作物有好處,種的莊稼苗旺,政府出錢,我們一分錢也不用花。”對于“互聯網+”模式的土地深松,青島藍谷高新區喬家屯村62歲村民張為喜很是滿意。
據了解,即墨區實施的土地深松作業,今年全區共將深松土地20萬畝,12月底全部完成。為保質保量完成深松任務,該區采用“互聯網+”模式,為深松機具安裝了互聯網檢測儀,農機手可以更
直觀地觀察到深松面積和深度。
除了農民,從這一模式中受益的還有農機手。“利用深松機具安裝地互聯網檢測儀,我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到深松面積和深度,松過的地基本沒有不合格的。”農機手梁俊千說。
今年即墨區參加深松整地的農機手,只要作業過的農田驗收合格,每畝可享受國家補貼30元,僅此一項,補貼資金就達600萬元。
“滴滴”式農機服務 穿皮鞋也能種地
“出門打‘滴滴’,咱種田也可以享受‘滴滴’式的服務了。”日前,移風店鎮南辛莊村的農戶劉本海穿著皮鞋搬張凳子坐在田邊,看著農機在田里作業。
他掏出手機,打開即墨區星級農機合作社服務群微信群,“這農機服務微信群就是農機版的‘滴滴打車’,今年不用再東奔西跑地為找農機犯愁啦,坐在家里打開手機,就能預定拖拉機和翻地時間。”
據統計,在今年已經結束的春耕中,即墨全區組織上陣作業的農機具1.2萬多臺,春耕生產機耕率99%以上。與此同時,即墨區積極引導區內的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組建相關微信群,使農機手與農戶能快速業務連接,有效解決“有機無田耕、有田無機耕”的問題,基本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機多干活,讓農戶得實惠”。
依托“國字號”院所讓智能化水平再升級
“目前即墨的農機作業還是‘經驗式’生產模式,借助中國農機院落戶即墨這一契機,我們正在積極探討展開農機機械化云服務合作,為即墨農機生產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將有效促進即墨農業生產向‘科學式’種田轉變。”即墨區農機局副局長于波說。
據了解,中國農機院打造的農機全程電子監管系統,可通過深度實時顯示、監控圖像抓拍、北斗位置定位、遠程數據傳輸、聲光報警、機具識別校正六大功能,對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收獲作業、植保作業等進行有效監控。
“變量施肥,精量播種,以后再也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口號。該系統通過監測,可以實現有效控制化肥的用量,精準控制播種的密度,將有效減少面源污染與農業生產成本。”即墨區農機推廣站站長盧濤說,“今后,我們將通過與農機院合作,積極進行試驗點示范帶動,全面推廣農機物聯網技術和智能農機裝備。”(青島全搜索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