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機工業漸成規模,至2014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952.28億元,占全球農機產值的半壁江山,增速位于全球第一,無疑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
那么在未來十年,我國農機工業將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在2015年7月20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農機工業高端論壇上,中國農機行業資深專家高元恩對其充滿信心:“我相信,十年后,我國農機工業將會邁入世界強國之列。”
作為我國農機行業資深專家,高元恩親眼見證并引領了農機工業過去十年的飛速發展。這些豐富的經歷也使他對農機工業的發展,擁有更加深刻的見解,那么,是什么原因引發了高元恩下此論斷?在未來十年中,我國農機工業又將如何邁入世界強國之列?
政策利好帶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國家對農機工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不說去年,只說今年,國家就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為農機工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高元恩告訴《農業機械》記者。
首先是中央1號文件的發布。中央1號文件強調,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這為農機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帶來了新的市場,農機裝備將向中高端產品發展。
其次是農業部將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提上日程。農業已成為面源污染的最大源頭,主要原因是化肥、農藥的過度施用造成了水體與土壤的嚴重污染。為減少化肥與農藥的施用,離不開高端智能化的農業機械,這就促使今后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增加。
最后是農機裝備被列入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未來十年重要的發展戰略。而農機裝備關系到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因而國家將其列入重點發展領域,這意味著農機裝備的發展被提升至了國家戰略層面。
另外,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核心與目標即為智能化產品與制造,農機裝備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必然也將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經營主體變化提供源動力
高元恩介紹,目前,我國農機工業面臨著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足的問題,這就導致了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水平較低。而這種低水平的發展狀態,是由其服務對象的水平決定的。
過去十年,我國農業的經營主體是小家小戶的農民,人均僅擁有耕地0.5公頃,大型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對他們來說不僅難以負擔,而且更無用武之地。
高元恩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也引進了世界先進的拖拉機和收割機技術,盡管在技術上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卻賣不出去,這是為什么?主要就是因為當時的市場還未開放,農民買不起也不需要這樣的機器。”高元恩說。
“但是現在不同了,從去年國家開始鼓勵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之后,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在各地開始涌現出來。而這些經營主體的經濟條件與土地規模都上去了,直接就對大型智能化農機有了需求,打開了市場。”
這樣,農業經營主體的改變促使了農機裝備服務對象的改變,從而拉動了農機工業從傳統行業向現代化和智能化轉變。
然而,在此過程中,高元恩也提醒企業,盡管經營主體的轉變為高端智能化農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企業也應該立足當前,依據市場發展現狀,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能盲目追求大型化與新技術。
而據高元恩判斷,由于我國農業結構調整仍處于初級階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處于成長期,因而,對市場的需求仍以中端產品為主,盲目推出過于高端的產品或許會遭遇“滑鐵盧”。
企業應該如何轉型升級?
第一,企業應該注重產品創新
政策利好與經營主體的轉變,為我國農機工業向中高端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而企業如何能在這十年中完成轉型升級,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重要的還需依靠自身主觀方面的努力。對此,高元恩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如果說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自動化時代,工業4.0是智能化時代,那么農機工業只能說仍然處于2.0時代。從2.0跨入4.0確實存在很大挑戰,但如果以創新為出發點,則并非難以跨越。”高元恩認為,無論是企業要轉型升級,還是農機工業要向高水平發展,產品創新都應排在首位。
而高元恩所說的產品創新,重點在于基礎部件的創新,在于提升作業效果、減少糧食損失,而不是一味地求大、求快。“比如,小麥收割機部件這么多年都沒有變化,反倒是喂入量越來越大。企業更應該踏實地進行研發,從部件上提升產品質量。”高元恩說。
第二,企業可以走精專的路線。
在未來,我國農機工業進入世界強國之列,必然是要經過高度整合的。
目前,我國規模上企業有2000多家,不上規模的更是有上萬家,如此眾多的企業最終都要經過整合形成少量的巨頭。而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市場化競爭中生存下來,高元恩認為企業不妨嘗試走小而精的路線。
“其實,這種趨勢已經漸漸開始顯現。比如隨著拖拉機技術含量的提升,一些拖拉機部件已經從主機廠剝離出來而形成獨立的專業化廠家,最近形成的傳動系廠家便是其中之一。這些精專廠家相比于大而廣的企業,往往更容易在競爭中存活下來。”高元恩說。
第三,提升制造技術。
盡管目前我國農機工業也采取了諸如激光切割、電控折彎等先進的制造技術,但生產出來的農機裝備質量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其與世界先進制造水平仍有差距。這其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智能化與信息化方面。
“我在國外參觀工廠時,就看到國外企業基本上都實現了智能化,機器人焊接、噴涂、組裝都已經很常見。并且生產組織也很好,一條生產線上根本就看不到零部件堆積或者不足的現象,這說明他們的信息化融合做得很好。”高元恩認為,我國的農機企業,就應該在這兩方面進行提升。
如何才能做到快速提升,高元恩指出并購或者合作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我認為十年的時間,就已經足夠使我國農機工業進入世界強國之列。而在此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夠懈怠,應該抓緊時間,研究策略、加快沖擊,從而實現我們的目標。”高元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