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896次
字體
2023年,內蒙古各級財政繼續加大農業領域投入力度,截至8月底,全區農林水支出已達到513億元,約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4.1%。各級財政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行動,力促糧食豐收、農民增收,努力描繪今秋好“豐”景。
提升種地信心,引導農民愿種糧。種地的信心,對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合理保障種糧農民收益,春耕伊始,自治區財政即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5.7億元,讓實際種糧者穩定了預期。截至8月底,已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近60億元,資金直接發放給廣大農戶,釋放了重農抓糧的積極信號,讓農民群眾自覺保護耕地、提升地力。
建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多產糧。糧食數量是糧食總體安全的核心指標。2023年,自治區財政累計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43.4億元,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約400萬畝。自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全區累計建成已達到5000萬畝。數據表明,這5000萬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用不到40%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產出了全區近70%的糧食,成為促進我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因素。
落實農機補貼,現代機械促增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自治區財政已累計安排補貼資金17.1億元,支持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截至目前,全區已受理申請補貼機具約9.5萬臺套,受益農牧民和農牧業生產組織約8.7萬戶,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近90%。這些現代化設備加入生產“隊伍”,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讓大面積種地、規模性種植變得更容易,為我區農業現代化增添了動力,也為促進我區農牧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推廣高新技術,鉚足干勁產好糧。糧食增產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自治區財政聚焦“藏糧于技”戰略,下達高素質農牧民培育資金8924萬元,以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為導向,努力讓農民掌握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安排種業振興資金1.5億元,實施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籌措農業產業發展資金5.35億元,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下達資金18.54億元,支持全區糧豆輪作項目實施。撥付耕地質量提升資金1.36億元,支持化肥減量增效等項目;推廣深松整地、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實用技術,唱響科技興糧主旋律,讓科技的沖勁帶著種子破土,將豐收的力量置于大地深處。
農業保險護航,大地普收安心糧。截至目前,全區三大糧食作物投保面積達到6752萬畝,累計安排農業保險費補貼資金43.87億元,其中自治區財政補貼資金18.15億元,促進農民防災減損、持續增收。繼續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1-9月,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簽單保費63.16億元,同比增長8.71%,累計為219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800億元。全區地方優勢特色農業保險險種已達22個,農戶受益面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護航,調動了生產積極性,解除了農民種地的后顧之憂,形成了確保糧食安全的“穩定器”和“安全網”。
改善收儲能力,增加效能廣積糧。安排優質糧食工程專項資金5023萬元,支持企業升級改造倉儲設施,完善糧情在線監測和智能化控制功能,提高收儲環節糧食品質保障能力。推動糧食企業使用低溫烘干、節能環保等工藝及裝備,提升糧食企業現代化加工和管理水平;支持企業升級改造糧食加工生產線,實現糧食生產加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大力提升企業產能和效率。(轉自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