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
5663次
字體
——蔣平安常委代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發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在國家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下,我國農機裝備產業和農機化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農業生產實現了從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動力為主的歷史性跨越,我國也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農機制造基地和銷售市場。但客觀分析,無論是農機制造還是應用,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黨中央對農業機械化事業歷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去年12月,國務院又專門作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部署。我們調研感到,在廣大農民對農機需求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農機化事業正經歷著產品向高端化、制造向集聚化、服務向社會化的深刻變革。順應這一大勢,從制造、應用、外部環境等方面綜合發力,深化改革,優化結構,促進農機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 強化主體責任,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壯大農機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為重點,盡快改變目前“小、散、弱”的產業生態,帶動農機制造與應用、服務與需求在更高層面相互適應。各級政府應將推進高質量農機化納入發展規劃和議事日程,統籌協調好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二、 強化科技創新,提升農機裝備有效供給能力。以解決部分領域“無機可用”與核心部件“卡脖子”等突出問題為導向,聚焦基礎前沿和關鍵共性技術,協同農機制造骨干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所,搭建國家層面的農機裝備創新平臺和行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設立科研專項、組織課題招標、開展對口協作等方式,吸引全社會關聯優勢企業參與農機裝備短板弱項的科研攻關,對中高端、多功能、首臺套裝備給予獎勵。引導各地科學布局,重點建設一批富有特色、集中配套的農機裝備產業園區。加大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懲處農機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
三、 強化信息引領,以智能化帶動農機裝備產業升級。進一步支持企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機制造和裝備上的應用,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質量管控能力。高度重視并大力扶持基于互聯網的農機服務平臺建設,通過衛星定位、遠程監測、供需匹配、智能感知、軌跡記錄等技術創新手段,不斷提高農機服務效率,降低交易、作業與監督成本。
四、 強化政策完善,營造有利于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的環境。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其精準性和指向性。如,加大對高端農機裝備產品和專業農機服務組織的補貼力度;探索以遠程監控技術為手段的農機作業補貼;將秸稈離田還田、農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處理等綠色環保農機作業納入購機補貼范圍。建立健全農機更新報廢制度,加快淘汰老舊農機。修訂技術規范,將“宜機化”納入品種審定、農藝推廣以及農田基本建設的評價體系。鼓勵開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機融資租賃業務和信貸擔保服務,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五、 強化國際合作,推動農機裝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和對外援助,引導更多具有競爭力的農機制造企業和性價比優良的農機產品走出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使更多農機裝備制造急需的專業人才及先進適用技術和產品引進來。鼓勵相關機構和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與修訂,推動檢測結果國際互認。(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