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4445次
字體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農機工業立足國情,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農村經濟、服務“三農”為宗旨,創新投入穩步增長,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技術成果不斷涌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產品滿足90%的市場需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0%,農機出口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農機工業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領域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農業機械化已成為影響農民種植意愿的重要因素。
回顧農機工業改革開放四十年,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轉制,產業初建期。改革開放初期,為適應新形勢,我國農機工業率先實行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允許農民自主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允許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農機領域。與此同時,滿足農村經營體制變化后市場需求的各種中小型農業機械產銷量快速增長。
第二階段:市場主導,產品豐碩期。這一時期,在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下,農機裝備技術進步顯著,自主研發的各種新產品不斷投放市場,其中農用運輸車和新疆-2型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是兩大突出亮點。解決農民出行和農村運輸需求的農用運輸車,以其與市場需求高度貼合而深受農民歡迎,曾創造8年年均增長率51.4%的“神話”,甚至一度總產量超過汽車的總產量,為改變我國農村交通運輸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疆-2型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研發成功及投產后,迅速掀起了我國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的發展高潮,也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小麥收獲跨區作業南征北戰的模式。
第三階段:雙輪驅動,高速發展期。2004~2013年,是我國農機工業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被譽為農機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這十年,在一系列政策和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雙重因素拉動下,農機工業產業規模、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產品質量水平、合資合作以及進出口貿易等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十年間,農機工業各項主要指標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我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一農機制造大國。農機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種類不斷完善,形成了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基本相適應的大中小機型和高中低檔兼具的農機產品體系,滿足90%的國內農機市場需求。山東、江蘇、河南、浙江、河北等省成為農機企業較為集中,產業規模和產能較大的農機制造大省和產業集聚區,并形成了一批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第四階段:進入常態,再續新篇。2014年以來,隨著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我國農機工業開始進入中低速增長、相對穩定發展的新常態。
縱觀這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農機工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應立足國情、使產品結構多元化,以此來滿足市場需求;二是堅持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提升制造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品質,從而最終贏得市場;三是持續創新,聚焦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